第(3/3)页 胡小曼跟王青山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对家里彻底失望之后,开始为自己着想。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 因此知青住所,有四套书籍。 李支书想到儿子曾经在高中成绩好,但没有高考,没办法,只能在高中毕业了之后,找机会在农机厂招工。 如果是以前,李支书或许就认了。 可现在看过顾衍和赵玉成,这些大学里的高才生,他觉得让儿子在农机厂干有点亏了。 “青青,我想让秀芳哥哥复习参加高考,你说行不?”李支书现在很看重徐青青的建议。 大李庄,因为徐青青的到来,改变太多了。 现在他们村办药厂,已经能生产驱虫药,治疗鼻炎的苍耳油,冻疮膏和脚气膏。 都是制作简单,但效果很不错的药。 现在村办药厂,盖了十几间厂房,效益很好。 徐青青想了想,然后说:“李支书,如果大勇哥想,那就请一个半月的假,在家里复习。考上了,去上大学,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如果没考上,也没啥损失,顶多少了一个半月的工资。” 李秀芳点头,“爹,我哥以前都是班级里的前三名。只是咱们没门路,不能给哥寻找关系推荐上大学。即使在工厂里,也得到师傅的称赞聪慧好学。” “虽然才短短一个月,但我相信我哥只要好好学习,一定能考上,比我有把握。” 李支书仔细想想,觉得有道理。 当即就去县城,给师傅和领导送礼请假一个半月,回去参加高考。 之前农具厂因为手摇玉米机,李支书在农具厂有点门路,领导答应李大勇请假的请求。 万一能考上大学,那也是好事一件。 毕竟国家现在不缺少人,但缺少人才,不能挡着国家选材。 就这样,李大勇回到家,从床底下把自己的高中书籍弄出来开始复习,再加上徐青青这边的练习册和题目,很快就捡起来了。 知青住所和大李庄,都笼罩在紧张而又奇怪的氛围之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