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孙子兵法》丶企业级理解-《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2/3)页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公子!

    一张口就讲述《孙子兵法》中最核心的一个“全”字,这在曹仁看来,越来越有趣了,这更是让他对陆羽添得了无限的期待与好奇。

    此时,陆羽的声音接踵而出。

    “要说全?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字,战?何为战?诸位每天与黄巾贼征战、厮杀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单纯的杀戮么?”

    抛出问题,陆羽立刻回答了起来。“战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单纯的杀戮,而是为了利益,《孙子兵法》中对‘全’字的理解可以归纳为,用最小的代价换取到最大的利益!故而…在打击敌人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才是对‘全’字最完美的诠释。”

    其实…

    陆羽想讲述的是上甘岭战役的例子,那时咱们的秦将军指挥的是第十五师,而面对的则是美军的第八军,战前,第八军的军长就开始搞预算了,拿下上甘岭,最多可以用两百人的成本,可最终呢,咱们秦将军愣是让他扔了一千多人在那儿,他要知道得扔一千人,他就不打了,因为什么?成本大!可以通过战争获得的利益期望值就会少。

    那么这个时候,谁没事儿赔本赚吆喝。

    只是,这个例子多半讲出来,也没人能听懂。

    故而,陆羽换了一种思路,去讲述了起来。

    “诸位将士们,昨日曹州牧与十倍于己的黄巾贼大战,最终大败,可为何你们百余人坚守的阵地,并没有被攻破呢?这中间的道理,就要从《孙子兵法》中‘全’这个字来看!”

    …

    …

    别说…

    曹仁一时间好奇了起来。

    说起昨日的那场大战,究是曹仁亦是心有余悸。

    曹军面对的何止是十倍的敌军,兖州官兵不足一万五千人,可黄巾贼拖家带口便是三十万都不止。

    可为何?每一处官兵的防线均被攻破,唯独这百余骑驻守的防线并没有被突破呢?甚至…数千蛾贼不战自溃,望风而逃?

    一时间,曹仁好奇了起来。

    而此时,陆羽的声音还没传出,有骑士主动张口道。

    “陆公子要我们不与黄巾军正面碰撞,只发动骑兵去袭击他们后军中的家小,如此一来,倒是未曾想,黄巾军主动退兵了,竟是放弃这处阵地,这就是陆公子所说的全么?”

    此言一出,陆羽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口中吟道:“是也不是…”

    陆羽直接抛出另一个疑问:“你们且想一下,黄巾军的目的是什么?”

    “打赢仗?”

    ——“不对!”

    “夺取兖州?”

    ——“也不对!”

    “那…我知道了,是保护他们的家小,黄巾军从来都是拖家带口的。”

    ——“没错。”

    陆羽总算颔首点头…

    “黄巾军出身农民,他们不得以才做了这贼寇,无论是征战还是劫掠,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家儿老小有一口饭吃,不至于被别人欺负!故而,昨日你们百余骑不与他们正面碰撞,迂回去袭击他们的家小,如此一来,他们就会心生顾虑,瞻前顾后,整个大军也会混乱不堪!”

    “原本在他们看来,攻下这处阵地,他们或许可以接受损失一百人,两百人,可他们无法接受损失五百、甚至是一千家儿老小,故而,他们若是再执意进攻,那势必要遭受无法承受的损失,而这些损失又都是他们的亲人,便是为此,他们才不攻自退!”

    “这便是《孙子兵法》中的全,成本过大,通过战争获取的利益自然而然就少了,他们的期待值也就小了,战不如不战?进不如退!”

    “如此便是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到的,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