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香味飘出墙外,差点把路上的人,都馋哭了。 有肉有白米饭,还有蔬菜,这日子,一天也比一天好。 …… 次日一早,赵李两家人,依旧上山下地干活。 只是今天,河边忽然多了好些人。 据说,都是来抓鱼的。 有些人,学着昨儿四宝的模样,把桶放到河里,然后浮动水面。 有些人,更是突发其想的,在桶里放了些饵料。 等着鱼往桶里钻。 一时间,河边抓鱼的娃娃,那是成群结队。 有时候,甚至能看到河岸边上,飘满了水桶。 只不过,最后真正抓到鱼的,寥寥可数。 而且他们抓到的鱼,也都是些小得可怜的。 赵李两家人正上山呢,沿路两旁正在锄地的人,不时的和李家人,主要是李大石,打招呼。 “李大哥上山了?” “唉!”李老三点头。 “王嫂子今儿来得真早。” “不早不早,你们不也来了。”王氏敷衍笑笑。 要说,这些日子上山,这些人的面孔,也算看得眼熟了。 以前都只是笑笑罢了。从没这样热情过。 赵二婶高兴坏了,拉着王氏说:“嫂子,我看咱家大石,能说亲了呢!” “一天没事尽瞎说!咱家连个房都没有,怎么好意思说亲。” “哎呦!你瞅瞅这一路上来,多少人盯着大石瞧?我觉着,要是可以,你就选一个对得上脾气的,性子也好的,给大石成个家得了。大石二十了吧?也老大不小了。” “说我家,你家赵一不也差不离?” 两人说说笑笑下到地里。 李大石今儿还是两幅挑子,只不过今天不挑水。 而是按着三弟交待的,去河里挑淤泥。 三水说的,反正他没弄明白。 捞起来的淤泥,挑到前几日开出来的荒地里,摊开来晒。 说是淤泥,木屑,草木灰,大粪,河沙,按四比二比二比二比二的比例掺在一起。 还要堆一块发酵。 当时,爹和赵家三个叔叔,没听说过这些,问三水哪学来的。 三水说书上看的。 说对粮食好,能增加产量,还能长个头。 这不,他们今天就开始忙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