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起剑篇 第一百零五章 我是清都山水郎-《仙未殃》


    第(2/3)页

    “这只是其中之一,并且只是一个表象。”

    “好友的意思是…”

    他缓缓收起笑容,略显凝重的道:“我觉得古人将黎民苍生比做是水,是因为水是无形的。只是这种无形恰恰可以变化出各种形状。它就像是一张白纸,虽未曾被人动笔,可一旦有人给它描摹上色,它就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

    “好友所说,简而言之就是,君王想让黎民苍生变成什么样子,黎明苍生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错。黎民苍生是水,君王便是引导方向的船,是流向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是穷山之间的死潭,都是由这条引路的船所决定。”

    “黎民苍生若是沙,君王便是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能将群沙凝聚在一起,让其彼此相依,以筑成气势宏伟的高楼大厦。”

    “正是如此。只不过天下间的沙,有粗有细,天下间的水流,也有长有短。那些长一点的水流,一旦有了浩荡之势,便会想着将其他水流吞入腹中。”

    神虚子默然,没有回答。

    他的目光落在青山之下的江面,接着道:“好友你看,这条水流来回往复,蜿蜒如龙,奔赴的是无边无际的东海;这条水流的颜色,亦是沁人心脾的青翠碧绿,如同可以延年益寿的琼浆玉露一般。我在这条水流之侧出生,也在这条水流之侧长大,这条水流是什么样的模样、什么样的味道,天下间没人比我更清楚;若是有其它水流,妄想着将其玷污,或是吞入腹中,我——绝不会答应!”

    神虚子若有所思的沉吟了一会,缓缓点头应道:“嗯——”

    他看了看和他并肩而立的好友,又回过头看向流往天际的长江:“我并不求引领这条水流的舟,能够高挂云帆、乘风破浪,能够像秦皇汉武一样雄才大略,建立千秋功、万世名;我只求引领这条水流的舟,能够广听言路,勤政爱民,能够让载着舟的黎民百姓们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残有所恤、男有所业、女有所织,能够让每一个家园都得到圆满,人人可以安居乐业,代代可以繁荣昌盛。”

    神虚子笑道:“我亦如此。”

    天涯沦落人还清楚的记得许多许多事情,但立在船尾面对着六爪黑龙的天涯沦落人,没有在继续回忆下去。

    后面的回忆,太过深沉,太过悲痛,太过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的让天涯沦落人在百多年之后都无法忘却,无法释怀,尚被其压的喘不过气,时常有即将要窒息而亡的焦虑感。

    天涯沦落人视线里的六爪黑龙,正护在小色女的身前,张开触目惊心的血盆大口,时不时的低吼出声,不停吞食着从天涯沦落人眸子里飞射出来的剑气。

    浑身是血的小色女,在六爪黑龙的庇护下得以迎来喘息之机。

    不停下来还好,一停下来,小色女便觉得全身上下半边身躯都发出刀割一般的剧痛。

    她的左半边身躯,上至脖子,下至小腿,不知道被刺了多少剑。天涯沦落人的剑气,没有要她的性命,却毫不留情的的分开了她的血肉。

    小色女痛的腮帮抽搐不停,两排血齿在口腔内撞击的格格作响。满是剑痕的身躯更是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寒颤。

    小色女实在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在六爪黑龙后面,抱着双臂弯下身去…

    立在山峦上看着这一幕的苏如是,心里满是疑问:

    这为非作歹的黑衣妖女,是不是要死了?

    她真的快死了吗?

    苏如是无法确定。

    他远远看着小色女的眼睛里,放出了一阵奇怪的光。

    那光带着一丝怜悯。似是觉得小色女蜷缩着身躯,痛苦不堪弯下身去的样子甚是可怜。

    天涯沦落人的视线,一点一点的变得空洞起来。

    天涯沦落人不想记起后面发生的那些故事,可那些故事还是再一次重现在了天涯沦落人的脑海。

    这个天地间,又有谁可以控制自己的记忆呢?

    绝口不提?自欺欺人而已。

    天涯沦落人掩在青纱下的身体,也在不堪重负一般的颤抖。

    一身笼罩着方圆数十里的天人气机,开始呈现出紊乱之状。

    就连没有半点修为的奇葩苏如是,都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空气中似是有什么无形的东西正在随风游走、流转。

    长河上,风声更烈,掀起的惊涛巨浪更为汹涌澎湃。

    群山上的树木,被风吹的尽数弯下了腰、低下了头。许多枝干都断在了风中。

    天涯沦落人想将那扇记忆之门堵上,想收拢那些只要一记起便是一种折磨的陈年旧事。天涯沦落人不想让心绪遭其控制,连所有的想法都被其左右。

    可惜的是,天涯沦落人难以做到。

    这么多年过去了,天涯沦落人的心结依然未曾解开。

    天涯沦落人始终都无法面对那个,因信守与神虚子的承诺而选择的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天下覆灭的自己。

    不忍生灵涂炭,将帅旗弃于六军之前,开城投了降的君王,最后竟因作了一首感怀故国的《虞美人》而被毒死。

    性情淑均,才貌双全,堪称绝代佳人的国妃,最后竟受尽凌辱。尚被画师画下过程供人欣赏。

    这片以“顺应天下大势”之名换取来的天下,竟是一片如此昏暗、如此不堪的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