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鸟铳倍增器---铳刺-《南明鼎革》


    第(2/3)页

    共包括两类鸟铳,分别是小鸟铳与大鸟铳。

    绝大多数是小鸟铳为:

    小鸟铳,重约6斤5两,全长120厘米,枪管90厘米,口径约在13毫米,能发射三钱(约12克)铅子。

    除了小鸟冲之外,还有十余支大鸟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扳钩铳或者斑鸠脚铳,重约七八斤,全长150厘米,枪管120厘米,口径足足达到20毫米,火药与铅子重量达6钱之多,足可以杀伤重铠部队。

    鸟铳配件包括搠仗一根,用来筑实火药铅子。

    锡鳖一个,外形如同鳖的密闭容器,用以盛放火药。

    铅子袋一个,可以盛放三百发铅子。

    皮制药管袋,有三十管药管,每个药管有装一个事先称好重量的火药,用牛皮纸包好,如同现在子弹带一样绑在身上,这可是纸子弹的雏形。(在戚继光《练兵纪实》、。)

    除了这些大件之外,还包括火绳五根,铁锤、铁剪、火炼石、药匙、引火药等。

    鸟铳可以发射两种弹药,一种是散弹,一种是实心弹。

    除此之外,与其他部队稍稍不同的鸟铳上有安装套管式铳刺。

    早期火枪部队没有近身格斗兵器,为保护火枪兵西欧专门组建长枪兵,而明朝中叶东方则有了发展。

    早期与为火枪兵配备长刀,如同抗日战争中义士一样手持大刀与对方抗衡,虽然有点吃亏,但也不是毫无防备。

    在那之后,出现了插塞式铳刺(大明会典记载早在1451年明朝军队有装备),如此可以当长矛使用。

    在枪尾有暗藏刀片,如赵士祯的迅雷铳、鲁密铳等,近身时拔出作战。

    但这些发明劣势明显,比如插塞式铳刺装上后完全封住枪口,不能近距离发射强中火药。

    暗藏刀片虽解决近身格斗问题,但将士放铳时需小心暗藏刀片,影响放铳效果。

    拿着一支配有铳刺的鸟铳,杨麟第一反应就是在枪头安装刀座配备刺刀,但这个时代弹簧精度达不到要求,左思右想之后还是采用套管式铳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