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朱允炆的决心-《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朱允炆到底在朱元璋身边待了好几年,朱允炆的政治能力是有一些的。甚至比历史上朱允炆的能力要强不少。他自然是明白,铁路的作用。

    可不仅仅军事上的作用,更多是政治上的作用。

    别的不说,大明关内两京十三省,为什么仅仅这么大?不是因为仅仅能打下这么大,而是作为一个封建王朝,仅仅能维持这么大地盘了。再大就不能直接统治了。

    明初对安南的战事就一个例子,明代很多人都说,如果当时让张辅效仿沐家,世镇交趾,就没有那么多事情了,而张辅也能得个善终。

    这就说明,大明失去交趾,并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上的问题。

    而

    铁路一出,大明对外扩展的界限,一下子打破了。

    不局限于原来的关内了。

    至于其他的事情好处,物资调用方面。更不用说了。总之,铁路的出现,对大明朝廷有着非常深刻的震撼。朱允炆简直觉得,这天地都不一样了。

    他第一感觉,是不相信。

    觉得有人在骗他。

    但是后来认真思索,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情,没有人敢骗的。

    随即感到害怕,这样的事情北京能做到,南京却做不到。他要面对的绝对不是一个西北战略的被动,因为陆运耗费太多,这样的情况在整个北方大部分地方都是适用的。也就是说,整个北方,南京在运输上是不上北京的。整个北方都会在被动之中。

    除非交战地在长江一线,南京的运输效率或许才能与北京相比。

    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那是欲求做南北朝,而不可得的地步了。

    朱允炆岂能不害怕?他简直怕极了。

    毕竟他知道,他与朱雄英两人之间,已经不可能共存,两个人只能活一个。朱雄英胜利,就等于他必死。

    他这种害怕与愤怒,都迁怒于方孝孺。同时,朱允炆也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什么圣人之学。根本比不上何夕的新学。为了活下去,为了胜利,他必须用最决绝的手段来推进变法。

    否则根本不可能胜利。

    如果,傅友德之前给朱允炆的谏言,朱允炆还将信将疑。而今,朱允文确信了。南京对北京,已经从各方面落后了。不做出改变。只有等死了。

    如何表达决绝的态度?

    自然让天下人看到对反对者的手段。

    朱允炆可比朱标心狠多了。

    朱标与方孝孺亦师亦友,感情复杂,朱标内心之中抗拒变法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忍心对自己的师友下手。但是朱允炆可没有这个想法,从这一点上来看,朱允炆比朱标心狠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