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细枝末节-《太后不容易》


    第(3/3)页

    夏豫怀仿佛不知一般,只问他道,“午后便是你在前院同人起了争端?”

    胡训从鼻腔中哼出几个字来,“是,胡训但凭大人责罚。”

    夏豫怀好笑道,“你怎知本官是要责罚于你?”

    胡训将头偏向另一边道,“大人此刻寻了小人来,除了帮李大撑腰外,小人想不出任何别的理由。”

    夏豫怀也不同他绕弯子,直接道,“你说李大人之死同李大有关,你可有凭据?”

    胡训摇了摇头,“没有。”

    “那你午后所说的,都是你一个人的揣测咯?”

    胡训气愤回头看向夏豫怀道,“这事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还需揣测么?!”

    “李大不过仗着同李大人同宗之名,便在县衙中大行倒行逆施之术,我追随李大人多年,怎么会信这种歪门邪道!”

    “李大人被害当夜就是他李大在值夜,这么多刺客潜入,他李大居然不知所踪,第二日才见其人,他不可疑,谁可疑?!”

    “那你为何不早早禀明本官?!”

    胡训抬头看夏豫怀,直视他的眼神问道,“大人……您真的关心李大人之死么?”

    “您若是真的关心,又怎么会这么快投入天彩会的阵营?!”

    “李大人生前同天彩会不共戴天,势以剿灭天彩会为任,奈何为奸人所害,才被迫终止。那么,您呢?”

    胡训再抬眼时,眼中已然充满愤恨。

    夏豫怀却是缓缓道,“你如何知道本官不是为了匡扶正道呢?”

    “您若是……便不会请那什么使者堂而皇之的来县衙!”

    “胡训,我问你,李大人同天彩会作对,结果如何?”

    胡训漠然道,“大人既然贪生怕死,又怎敢说自己匡扶正道?”

    夏豫怀却摇了摇头不同意道,“本官敬你是条汉子,可若是本官死了,又如何匡扶正道?”

    胡训被夏豫怀堵的哑口无言,只忿忿看向了一旁。

    “看来你同李大人关系匪浅啊,不若你来告诉告诉本官,你眼中的李大人吧。”

    胡训一谈起李凌峰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李大人是小人追随过最有骨气的县丞。”

    “此前的县丞对天彩会避而不管,任由其肆虐,甚至还将李大招进了县衙!”

    说起李大,胡训的语气更是急切。

    “后来那个县丞调任,李大人接管了丰春,立誓要将天彩会这等邪会连根拔起。”

    “虽然,他的手段是激烈了些,可到底是有用的。那时候,天彩会便有了收敛之势。”

    夏豫怀皱眉问道,“可本官听说,李大人已经投了天彩会,只为他们办事啊?”

    胡训忿忿道,“还不是天彩会他们的阴谋,想要借此以假乱真罢了!”

    “奈何真就有人信了!”

    夏豫怀有些惭愧,收了视线,转而问道,“那天彩会怎么又嚣张了起来?”

    胡训也是带了疑惑的语气回道,“自李大人去岁回京述职之后,回来便有些颓丧,就连对付天彩会也有些力不从心,这才让他们钻了空子,更坐实了大人投靠之实。”

    “可胡训知道,李大人想除天彩会之心,从未停歇!”

    “所以,李大人一定是天彩会的人害死的!就算外面的人都信有什么劳什子石头做的神,我胡训都不信!”

    夏豫怀将胡训扶起来道,“难得啊,这丰春还是有明白人的。”

    “大人,您?”

    “本官是奉了太后之命前来剿灭天彩会,又怎会投靠了敌手去?”

    “太后?!”胡训有些激动道,“太后也知道此事了?!”

    夏豫怀沉重点了点头,“本官此前在夏邑也曾闻丰春之乱,当时误信谣言,以为李大人已经变节,便借太后驾临夏邑,将此事上报,太后才特派本官来查明此事,却没想到……”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