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免役增税-《万历佑明》


    第(3/3)页

    陕西平凉知府周思寰甚至特地便衣来了府城张榜的粉壁处观看百姓反应,一时在见许多百姓都在听士子读了榜文内容后都欢呼的跳跃起来,乃至奔走相告。

    他也就不由得望天而喜:“看榜归来迭歌舞,共喜清平好官府。”

    说着,周思寰就忍不住望北而拜。

    有几个士子见他如此,也明白他是在拜谁,便一起望北而拜。

    朱翊钧不久后就通过在平凉的锦衣卫知道了这一事,而因此乐了一整天。

    免徭役最大的好处不是减少平民负担,而是在于增加民众自由度,而且很容易达到朱翊钧想增加民众自由度的目的。

    因为每个地方的徭役本质上都是穷人在承担。

    但如果穷人都迁移走了,则这徭役就变成了大户的负担。

    毕竟官府不可能因为穷人迁走就不再兴工程剥削民力。

    因而,在没有免除徭役的时候,大户们会百般阻挠百姓自由迁徙,也不愿意主动配合朝廷迁移百姓,毕竟这影响他们的利益。

    但一旦免除徭役,就让大户们不用因为担忧徭役的负担会转移到自己身上而阻止百姓迁移。

    所以,当陕西、山西的徭役一免,大户们不再积极通过宗族与乡约的方式阻止贫户离开故土,迁移百姓出海的阻力减少了许多,而百姓去外地务工的阻碍也少了许多。

    陈九竹的纸坊就在朱翊钧永免陕西、山西徭役后,接受了许多来自陕西、山西的百姓。

    刘确贤更是在得知陕西、山西免徭役后,主动与在陕西凤翔府做官的王长庚联系,去陕西开办起了新的棉布作坊,为的是抢占陕西、山西徭役免除后带来的商机。

    毕竟徭役一免除,陕西、山西百姓收入只要不受天灾影响必然增加,进而购买布匹的能力会增强,而也会有更多的闲散且廉价的劳动力能参与织造。

    像刘确贤这样敏锐的商贾自然不少。

    而这也就导致陕西、山西的工商更加发达,朝廷在潼关等地的榷关商税也开始增加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