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后面还有别的提亲的,也都被她一一拒绝。 就在众人以为她照顾妹妹不肯嫁人时,她突然摇身一变,说已经有了人家。 大家一打听,原来是隔壁新阳县的一个小户人家,姓李。 庄子上的又开始嘲讽。 “哎呦呦,这可真是怎么想的,寇家那样的大户不嫁,偏偏要嫁那远地方,要找那个穷书生,听说家里只有三五十亩地” “啧啧啧,堂堂先太子的女儿,居然要找这样的人家” “三五十亩地,也亏得那户人家肯节俭,不知道每年的束脩交得出交不出啊” “那于小姐嫁过去不是纯贴补人家?” “那可不么” “都是她自己选的,这能怪谁?” —— 就在庄子上百姓千万般嘲讽中,于雅小姐吹吹打打,坐着四抬的大轿出了嫁。 她只带走三分之一的嫁妆,剩下的全都给了妹妹。 这三分之一的嫁妆也的确给了夫君李玉谦。 可就是她的嫁妆,把她的夫君培养成了当朝宰相,内阁大臣,崇文殿大学士。 李玉谦也不像戏文里说的那样,飞黄腾达就抛妻弃子。 他非但没有抛妻,还把妻子捧在手心,到老连个妾室通房都无,被传为佳话。 后来的于苑终身未嫁,认识了几个负心人被伤透了心,就一心打理姐姐给她的家业。 自梳挽发后,她开门做生意,开了一家绣楼,一家首饰坊。 凭借精湛的艺,她的绣楼样百出,每个图案都是市面上不曾见过的类型。 她的首饰坊更是件件精品,听说还传到了京城,被那里的夫人小姐们争相购买。 守着不算大的一份家业,姐妹俩愣是没辜负于氏的期望,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而于家这两姐妹在当地也成了一段佳话。 她们激励着十里八乡的姑娘们,把自己活成一棵树,为自己遮风挡雨,在彩虹下舒展枝条,不用依靠谁,也不用看谁的脸色。 —— 与于家姐妹相似的,还有江南苏州的柏家。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