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要是苏清风真别无所求,他反倒有些不敢结交了。 他转过身,从包袱中掏出来一张盖了章的介绍信,递给苏清风,“行了,小子,你要的不就是这个东西吗?下次要用的时候,拿出来就行。” 邵春来也知道,苏清风这指定是给别人用的,不过他也不在乎。 都送人了,还想那么多干啥? …… 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 苏清风的药膳,已经初步起效了,而施振华一开始还半信半疑,直到最后开始带着胡同巷子里的老人,先是去医院问诊,拿着中医诊脉的单子,然后让苏清风出药膳单子。 这药膳单子,也是经过京市大医院验证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经过苏清风的手调制出的药膳,不仅在口味上更适合,同时药效也更好。 医院的医生也研究过他的药膳,最终只能归结为传承下来的手法和细节。 毕竟苏清风的药膳是好,但还好没有好到超乎常理的地步。 过两天就是端午了。 苏清风寻思着,再过半个月,他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真要靠药膳全部调理好,有些毛病得花几个季度甚至一两年的工夫,苏清风也得有自己的生活。 因此对于这一次的端午包粽子,几乎可以算得上是胡同院子里的集体活动。 一群老头老太太还挺期待。 几个人围在施振华的院子里,老太太还好,虽然早年都接触过这东西,几个老爷子却在那里笨手笨脚的。 一直以来,自问智商笑傲胡同巷子的江锦,皱着眉头,看向手中的粽叶,险些把糯米包裹成了木乃伊。 为了避免江锦多次浪费原材料,在他的旁边,还专门有两个老太太盯着。 他绕来绕去老半天,也没把这包粽子的方法整明白,一气之下,他直接站起身,背着手在院子里晃荡起来。 苏清风没有做粽子。 他自个琢磨了一下,找邵春来买了几斤炭,拿着老家黑省那边寄来的野菜,包了一个荠菜豆腐馅的大饺子,在南方也被称为米粿。 这玩意在北方新鲜啊。 米粿这玩意,是南方一个地方的特产,南方都很少听过,更别说是北方了。 嫩嫩的豆腐,再加上六月份新鲜的荠菜,调好酱料,几者搅拌在一起,再包成饺子的样子,然后就放在炭火上架起的铁丝网烤,没多久,香味就出来了。 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米粿的香味中,四合院大开的门口,有一截衣角在那飘荡,不多时,就露出一个老太太的面容。 老太太除了脸上有点脏,另外倒没什么疤痕,只是她看向米粿的目光,堪称垂涎欲滴,好像几天几夜,没吃饱过饭似的。 众人看着这一幕,纷纷打趣,“小苏,你这认下的奶奶来找你了。” 苏清风却早就习惯了这样子。 他站起身,把这个老太太拉过来,从水井里打起一桶水,细细帮她的手搓干净,脸上因为不大方便擦,手头也没有帕子,也就随便抹了抹。 就在苏清风低着头,替老太太搓洗双手的时候,老太太突然含糊不清地叫了声,然后就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咬剩半截的鸡腿。 说是半截,实际上这鸡腿基本上只剩了肉丝,放在宽裕一点的人家,说不定还会做出拿来喂狗,这种“暴殄天物”的操作。 就见老太太举着鸡腿,往前递了递,“苏……吃……吃……” 苏清风看着那双油腻腻的双手,竟然奇迹般没有感到恶心嫌弃。 他想要接过来,结果因为动作幅度太大,老太太的袖子突然往肩膀处缩回去了。 说来也奇怪,以前她的衣服,要么就是短上一截,要么就是有几个破洞。 但是今天的衣服,虽然还是灰扑扑的,但衣服似乎宽大了许多,将她裸露在外的四肢,给遮的严严实实。 结果袖子这么一缩,她那双枯瘦的手臂上,赫然出现了青紫的瘀青和红丝丝的鞭痕。 甚至有些伤口,还有血迹往外渗。 六月的天也不算热,但也不凉快。 苏清风简直不敢想,这一身的伤口再穿上这么厚实的衣服,究竟会怎么样。 二更完毕,还债的字数还在凑中……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