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之所以让两人陪同,不是因为孙向阳信不过陈书垣,而是对方极力要求的,说他自己带着一万块钱,脚都迈不开步,更别提一路坐车去西北了。 估计等到了那边,身上的钱也会被人给偷光。 基于此,孙向阳才决定让赵富贵跟孙建刚陪同。 孙建刚好歹也是会计,跟着学习的这半年,进步不小,为人也灵活。 而赵富贵,身强力壮,完全可以充当保镖。 “向阳,咱们真的要建研究所?研究那个炭什么?” 看着三人离去,老支书满脸肉疼的说道。 虽然不经过老支书,孙向阳都能让孙庆余去取钱,但在这件事情上,孙向阳并没有瞒着对方。 直到这会,老支书脑袋都是懵的。 “老支书,那叫碳纤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至于那一万块钱,算是研究所借的,后面等有钱了就还。” 孙向阳解释道。 “我不是心疼那一万块钱。” 老支书嘴上这么说,但脸上的肉疼却怎么都掩饰不住。 “我是觉得,咱们直接卖煤炭不行吗?干嘛还得弄那碳纤维?而且就咱们这破地方,能建起研究所来?” “咱们煤矿挖出来的煤,该怎么卖还是怎么卖,这个碳纤维,不是用煤炭提炼出来的,跟炼焦也不是一回事,我之所以要建这个研究所,就是希望咱们双水湾能够有一项真正的支柱产业。 光靠挖煤跟剪纸画,顶多是小打小闹,双水湾也永远走不出这个桎梏。 但是碳纤维不同,那将是一个无比巨大产业链,等于给双水湾插上了翅膀,真正能飞起来的那种。” 孙向阳开始给老支书画大饼。 只不过这次的大饼明显是带了馅的,真正有了实质性的东西,而不像以前那样,空泛的说什么把双水湾打造成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靠剪纸画? 想想都不可能。 但是碳纤维,却足以做到这些。 关键是初期的门槛跟投资,仍旧在孙向阳可承受范围内,甚至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为双水湾,为他量身打造的一项产业。 或许这个过程会持续很多年,但不管如何,这个行业,他吃定了。 而双水湾这颗明珠,很快就会绽放出属于它的第一缕光芒。 “那钱从哪里来?建研究所得花不少钱吧?” 老支书继续问道。 “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之前黄经理跟我说了不少香江的事情,在那边,一个风水大师想要赚钱还是很容易的,我可以利用这个身份,想办法赚上一笔钱,然后投资研究所。” 孙向阳干脆跟老支书摊牌。 对陈书垣,他只能用找投资人的说法,但对老支书,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而且接下来很多事情也需要老支书从中帮忙。 “伱的意思是说,你自己花钱建这个研究所?” 老支书明显听出了孙向阳话中的潜意思,脸上也随之多了几分沉吟。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