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闪光灯连成一片。 秦澜连忙收敛了疑惑,挤出标准笑容。 粗略的扫了一遍, 央视的,新H社的 又连忙收敛笑容,严肃了表情。 心里扑通扑通的! 瞥了眼身旁的马源。 好家伙,面色不改。该说说,该笑笑,那种得体的放松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嘶!北影的演员都这么淡定的吗? 还真是! 不远处的景恬挂着甜甜的酒窝,虽然和马源表情不一,但本质相通! 反倒是同为科班出身的邓朝,在对比中愈发凸显出拘谨。 不明觉厉中,秦澜下意识的得出结论: 北影+1! ≥中戏! 上午开完发布会,下午出发! 甄杰诚搓着手,整整一年多没在片场吼大喇叭了,心痒的不行。 奥运会不算,有张武,有张继刚上边儿还有一个老某子。 在甄杰诚看来,但凡不是全场只有一个人的声音,那就不是正经大喇叭。 “喇叭呢?” “先拿给我!” 接过,打开。 “咳咳咳!” 清了清嗓子,试了试音。 “大家都认识我,大家都了解我。” “所以我就不自我介绍了,也不装了,摊牌了!” 甄杰诚咧着嘴,扫过一圈, “欢迎踊跃发言,但听不听,在我!” “务必注意发言的时间,地点。” “因为只要上了片场,所有人得听我的!” “片场,只能有踏马的一个人的声音!” “学长~”景恬举起手。 “说!”“那个.您骂自己了。”景恬弱弱的答道,“骂自己踏马的。” 甄杰诚:() 瞪了大聪明一眼,强行挤出豪放不羁的笑容, “不重要!” “再说了,这不是先展示一下态度吗?我狠起来连自己都骂,到时候再骂你,你不就得老实听着吗?” “学长,你骂我干嘛?我是来帮忙的,不仅不要工资,我还交了学费呢。”说着,朝鲍德熹,陶经,以及程寅瞥了一眼,然后搂住鲍德熹的胳膊,“是吧老师?” “啊对对对!恬恬说的对!”老鲍乐呵呵道。 甄杰诚: ̄へ ̄ 转过身,懒的瞅这师徒俩哪怕一眼。 提起大喇叭,调至最大音量。 “上任,横店!” “出发!” 老规矩,先去抗曰烈士陵园敬拜上香。 考虑到这部取名为《此去不回》的题材,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开机仪式! 开机后立刻回到片场,启动拍摄。 巧了,虽然这部电影必须要严格按照时间线进行拍摄,但一开始的戏份相对而言不算很难,正好应了顺利拍完后讨个好兆头的正常流程。 而马源与邓朝也为此早就练习了多遍。 开拍前在场地熟悉了下后,信心十足。 待到“action”响起,立刻进入状态,顺利通过个屁啊! “咔!” 甭管多简单的戏份,只要与长镜头挂钩,那便绝对简单不起来。 台词,表情,走位,包括且不限于摄影等诸多方面。 过程中只要一个微小失误,全部推倒重来! 邓朝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了,马源则是低着脑袋,等待着“踏马的”洗礼。 却不料甄杰诚只是淡定的摆摆手, “抓紧时间,继续。” “各单位准备,action。” 第二次拍摄! 甄杰诚握着大喇叭,坐在监视器前。 监视器里的画面与脑海里构建的影像形成重合。 在“吊儿郎当”这方面,马源轻松驾驭。看看《二代浪漫》里的郑桐就知道了,京城该溜子的贫气恰好对上了主角一开始的人设。 邓朝就更不用说了,只要简单收敛一下本性,稍作修饰便能达到本色演出的效果! 第(2/3)页